党团建设
Party building
【菁菁校园】青春不老 我们不散 电信学
2019-03-17
10月28日,汉口学院迎来17周年校庆。当天,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25个校友千里迢迢,从全国各地回来,参加毕业10周年聚会,再叙同窗情谊,共述汉院情怀。
“当时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叫通讯学院,今天返校的是电子信息工程系,大概有10个班,每个班四十多人吧。”来自2003级6班的一位校友回忆说。
在校期间,他们参加了主题班会、优秀作品展、座谈会、在食堂进行怀旧午餐、重访当年校区等各种活动,重温大学校园时光,并进行了合影留念。
归来仍是少年
毕业多年,此时再回到母校,校友陈仲骑着小黄车在学校一边闲逛一边找寻会议。陈仲是曾经的学习委员,每年都获得奖学金,课余时间经常勤工俭学,积累社会经验。毕业后,他被广东图龙国际有限公司成功录用。2007年在考试中心任职,2013年任职县委宣传部直至现在,他还投资了许多其他的行业。如今在他手下工作的人数达到上百人,他将这一成就归功于汉口学院的学习生活。
他的妻子是汉口学院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两人毕业后结婚,羡煞了一班同学,在事业上两人分工明确,女主内男主外,一直生活得很幸福。
陈仲说,现在的老校区变化很大,外面的街道从无到有,小树长成大树,操场变成草场,但教学楼和寝室楼隐约可见当时的影子。曾经的学校,每走过一个地方便会有当时的记忆涌现在脑海中。在骑小黄车在学校闲逛的时候,他感觉仿佛又回到了大学时代。当初军训时,他们在坦克营军训,除了女生外,他们前一个星期都睡在坦克房里。大学四年的那段日子,尽管使用公共洗手间,住八人寝室,但是对他来说那是最幸福的四年,汉口学院是他人生启航的地方。
陈仲告诉记者,在出去闯的时候要有扎实的功底、勤恳的态度和丰富的社会经验。只有这些都具备,事业才可以更加顺遂。人在年轻的时候就要勇于尝试,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道路。
我们都好
刘微言、王钰琪、张萌、李琴丽,我校原通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2003级6班的学生。大一,她们被分到一个八人寝,从此形影不离,成为最要好的朋友。大二重新分寝,虽说不住在一起,但友谊不变。一起上课、一起泡图书馆、一起过四六级、一起去自习室,度过了大学时光。毕业后各奔东西,因工作、家庭、距离的原因很少有机会聚在一起。2017年10月28日,在班长朱金广的联系下,天南海北的四个人齐聚母校,重温大学时光。
她们一起在食堂吃早餐,一起参加主题班会、座谈会,回忆校园时光,一起走进回荡着欢声与泪水的教学楼、宿舍楼,仿佛又回到了当初形影不离的日子,每到一处她们都会合影留恋,记下这珍贵的一刻。
刘微言回忆,她们那时互称“老刘”、“老王”、“老张”、“老李”,她在上大学之前从没有住校,不会铺床,是张萌细心为她铺好的,从此,她一直喊张萌为姐,一直到现在。上学闲暇时间,她们经常会去后街的NO.1奶茶盖饭,很想一起再去吃一顿饭,点上一杯奶茶,可惜,现在已经没有了。
“除了陈仲,李琴丽也是从大学恋爱一直到结婚,她还有‘三爱’,爱花钱、爱臭美、爱学习。”刘微言笑着说。这是毕业10年后,她们寝室四个人第一次全部聚齐。路途虽然遥远,但并不觉得辛苦,能聚在一起,很开心。大学生活虽然艰苦,但能相遇相知是一种缘分,庆幸能够互相认识。看着几个人都很好,她们十分满足。不管是第一个十年,还是第二个、第三个甚至更多,她们都不会变。
那时的我们
走在记忆中的大学校园,03级6班章宇感叹到:“学校周边变化很大,那时我们回家要坐“麻木”去武昌火车站转车。短短10年的时间,学校周边发展迅速,旁边的黄土高坡变成了高楼大厦,校门口的大路也重新修过,时间真的过的很快。”
说起军训,他记忆犹新。当时军训是在孝感的军营训练,那时房间不够,他们男生就只能睡在放坦克的房间里,吃饭直接放在地上,很辛苦。军训时,绿色的军训服不可思议地被汗染成了白色,他到现在都忘不了那时候流的汗。现在想起来,也是一份珍贵的记忆。
回忆起当年的通讯学院,他笑着说,那个时候一个班里只有五六个女生,整个系三、四百人,就只有20来个女生,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女生要多一些,但总的来说,男生比女生要多得多。他在学校上学的时候,学校还没有校园网。他、徐宁来、陈琪三人就想建一个,方便自己,也方便同学们,虽然过程并不顺利,但最终他们还是成功了。当时的课余生活全靠自己发现,他们那时候爱组队玩游戏,经常会去参加电子竞技大赛,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他大三下半学期就和几个同学去了上海,刚开始生活很困难,只能住在地下室,辗转数次,如今在张江高科做企业信息化云计算工作。(文:实习记者王亚男 李嘉仪 钟群美 邹怡静图:记者 叶雯 胡佳希 实习记者 马上大 陈小泽 洪祥顺 王楚贤 解家潍 张鑫铧 杨欣怡 叶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