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风采】科研路上追梦“三剑客”—专访我

2019-03-17

 

在近日刚刚落下帷幕的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我校学子潘王衡、赖能、叶成林针对《风力摆控制系统》的选题作品发挥出色,获得好评,最终荣获湖北省三等奖的好成绩。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每两年举办一次,是全国高校参赛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最具影响力的学科竞赛之一。仅今年的赛事就有1097所高校、13063支代表队,共计39189名学生报名参赛。面对名校如林、高手如云的赛事,我校参赛团队是如何脱颖而出,取得佳绩的?近日,记者走访了团队成员潘王衡、赖能、叶成林三人,为大家讲述三人以及团队的成长发展历程。

潘王衡、赖能、叶成林三人均为汉口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的大三在校学生。对于他们来说,这次电子设计竞赛不仅仅是能力上的培训,也不仅仅是是一场比赛,更是一种合作精神的培养,是一种共同的创新。团员赖能表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有着相似的爱好,所以三人共同走向了科研的追梦之路。他说:“参加比赛是一件很辛苦的事,不仅要放弃暑假的时间,每天的行程基本是朝九晚十。为了全力参赛,叶成林甚至把当时在上海的兼职工作给辞了,炒了老板的鱿鱼。”

在这次的选题中三人合理分配任务、各展所长。队长潘王衡负责软件编程、电路设计和制作,赖能负责论文、文档的书写,叶成林负责理论测试、物理结构的搭建。在刻苦努力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因为机械设计相关的材料种类复杂,为了找一个不常用的元器件,团队的成员经常坐车来回几个小时到汉口前进四路百货市场去挑选,有时候还经常空手而归,吃了不少苦头。比赛时,设计的板子突然出现了故障,如果修不好相当于20多天的努力白白浪费。按照原理图,潘王衡一个一个的排除问题,修到双手都起了水泡。

谈起四天三夜的比赛历程,潘王衡仍然心有余悸,他笑着说:“全封闭式,公平公正的比赛方式,像高考一样紧张与激动。前两天的过程中板子出了问题,各种方案解决。晚上要熬夜比赛,睡觉时间不超过5个小时,吃饭几乎都是叫外卖,洗漱甚至都没有,真是不堪回首的经历。但是当调试出来一个项目时,整个人的精神比喝了红牛还兴奋,这种喜悦的感觉肯定是毕生难忘的。”

成绩的取得也离不开学院的支持和老师的帮助。学院为这个科研小团队提供了一切尽可能的支持。甚至院长办公室都在下班的时间被他们“征用”当做实验室。“比赛需要用到电锯、木头这些工具,当时把院长的办公室搞得乌烟瘴气。正当我们开玩笑着说要是院长知道他的办公室成现在的样子,院长会是什么反应时,院长推开了门。看着像工地一样的办公室,他只是默默的说了一句记得打扫干净,就郁闷的离开了。我们三人哈哈笑了起来。”赖能说。

谈起三人之间的感情,叶成林强调,三人之间虽然感情很好,但是对于方案中的具体意见,也有因意见分歧产生矛盾的时候,也因为这样浪费了不少的时间,甚至中途有过放弃的念头,但是最终冷静下来思考,意见得到统一,大家还是一起投入钻研中。无论怎么吵,感情、目标、团队意识并没有减少,通过思考,不断提高自己,把技术做的更好。三人之间缺一不可,谁也离不开谁,团队的力量很大,未来的时间里三个人还是继续合作,一起创新。

 “潘王衡同学进校以来各个方面表现都不错,是班里的团支书,并且多才多艺,对于物理、电动这方面有着浓厚的兴趣,参加过多次物理知识竞赛,也取得优异成绩,抓住每一次参赛的机会。叶成林同学兴趣爱好广泛,最喜欢玩的就是轮滑,周末、晚上都能看到他和朋友在一起玩,同时在学习中也下了很大的功夫。而赖能是一个标准的学霸,一个乖孩子的标准,遵守纪律,与同学关系处理的也好,是学校里的三好学生。”辅导员这样评价他们。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电子设计大赛指导老师吴鹏说:“看着他们取得的成绩,觉得很欣慰。这次比赛的成功对学弟学妹有很大的激励,是一个很好的榜样,是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骄傲,更是汉口学院的骄傲。未来很长,在追梦的道路上,希望‘三剑客’不断创新,敢于突破自己,取得更好的成绩。当前的社会,缺少的就是创新型人才,以后学院也会大力鼓励和支持同学们创新,尽可能的发挥每个人的潜在优势,不管成功与否,只要学生敢做,我们尽可能的去培养支持他们。”(记者周帝松 国小川 实习记者 刘孟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