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我们的教学科研成长之路——教师

2019-03-17

20171211日中午,汉口学院人力资源部在学术报告厅举办主题为“我们的教学科研成长之路”的教育部访问学者汇报会。由成功入选教育部“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的文法学院副院长杨智、音乐学院副院长陶馨和管理学院副院长袁秋菊到场分享他们的经验。其中袁秋菊老师赴华中师范大学,师从刘筱红教授;陶馨老师赴中国音乐学院,师从樊禾心教授;杨智老师赴武汉大学,师从尚永亮教授。20176月,三位老师均以优秀的评价圆满完成访学任务。这既体现出我校青年教师的强势竞争力,更是学校用心培养的结果。会上,三位老师与大家分享了访学及教学科研的相关体会。会议由校董、副校长王鹤主持。汉口学院校长吴崇恕,副校长萨赫逊院士,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汪德明,副校长陈利,副校长余小兰及汉口学院全体教师参加了报告会

 

“教学科研互哺,源头活水自来”,杨智副教授用精练的12字主题为本次汇报会拉开了完美序幕。正式汇报前,他特地强调了主题中的“互哺”一词,这个“哺”可以理解为哺育、培育、深发、滋养的含义。他讲到,青年教师要理清教学和科研的关系,教学和科研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这两者并没有孰轻孰重,教学和科研是相互平衡、相互促进、互补共生的关系。首先,他就“青椒”如何处理教育与科研的关系展开论述,他先是运用了一些自身的经验向大家阐述了他的看法,他认为对于高校青年教师而言“教学为根本,科研是关键”,既要有教学的立身之本,又要有科研的强身之道。”随后,他阐述他的第二个看法并将其划分为三个方面:一教学促进科研,为有源头活水来;二授课过程中梳理科研思维,激发科研灵感的过程;三慕课与翻转课堂教学为科研提供数据支撑。随后,他以三点感悟总结他的汇报:第一点,教师应成为自身成长发展的主人,立定计划和目标;第二点,问题意识很重要,理论构架很重要,学术表达能力很重要,在教学科研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发现问题的眼光和培养对问题的分析概括;第三点,学术表达能力重点在于“多想、多写、多报、多投”四个方面,教学与科研互哺、理论和实践互哺是促进教师成长的重要驱动力。最后,杨智副教授以“教而不研则罔,研而不教则殆”结束了本次汇报

 

                       

陶馨的汇报主题则是“因材施教的艺术教研之道”。她分享了自己在中国音乐学院受到樊禾心教授教导,并在教授的带领下开启了科研之路的经验。她在中国音乐学院的访问过程中认为访问学习不仅仅是知识层面的继续升华,更应该是一种研究思路、方法理念的创新和能力的提升,也是一种内在的精神洗礼和价值观的调整、完善。她还在访问学习过程中学习到了各类教程,认识到艺术的教学要因材施教,具体要做到分层教育,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学表达具象化。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打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在构造的学习氛围中也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模式,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感悟能力。在这次的科研中,陶馨感悟到艺术教育应该开拓视野,拓展思路,了解国内外最新的政策,在政策的指引下提出课题,同时要注意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交叉、合作研究。她还提出了教师们应该教书育人,争做德艺双馨之师。要让自己不做急功近利的人,要做德艺双馨的人;不做昙花一现的人,要做持久发光的人;不做耍小聪明的人,要做有智慧的人。最后,她提醒在场的师生们:当你登上山顶顶峰的时候,你的头上还有星星和月亮

 

                      

第三位主讲人袁秋菊结合自身的经历,与大家分享了三点主要内容:一不畏起点坚定目标,在压力中成长;二不畏身份,广泛交流,在碰撞中思索;不畏能力,用心践行,在合作中共赢。袁秋菊依靠自身经历和这次的访问学习过程中总结到“以交流促创新,以目标促行动”。本来中专出身的她,自考专、本科,研究生等学位,从学校职工到教师、副教授,不断的努力使她不断的进步、晋升。她在管理学院授课过程中不断和企业的领导交流,学习管理经验,弥补自己的不足,为管理学院课程做出了贡献。要不畏能力,用心践行,在合作中共赢。她通过和民营企业之间的相互交流、合作中认识到要认真培养管理人才,让民办高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更受公司的欢迎。

 

                  

    现场的教师们进行了一番交流后,汉口学院校长吴崇恕进行总结陈词。

 

他在讲话中重点提到汉口学院三大发展战略:一,质量立校;二,科技新校;三,人才强校。其中,在质量立校中,他对“互联网+”中获奖的人员表示赞赏,在全省129所高校参赛的形式下,汉口学院的参赛人员取得了第四名的优异成绩,并代表湖北省作为六只高校队伍的一员参加全国规模的评比。他坚信通过广大师生共同的努力,汉口学院一定会发展的越来越好。活动结尾,主持人邀请主讲者合影留念,本次汇报会圆满结束。(实习记者 潘诗莹 杨松涛 郑紫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