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所民办高校首获研招资格

2019-03-17

综合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消息:参与2012年研究生招生的院校中将首次出现民办高校。1016日获悉,包括北京城市学院在内的5所民办高校已通过教育部审批,正式获得研究生招生资格。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办高校首次获得研究生教育资格,此举打破了过去研究生招生由公办高校、科研院所独家垄断的局面。

首批获得研究生招生资格的民办高校分布在北京、河北、陕西等省市,具体的招生方案还在等待教育部门的最后审核。北京城市学院院长刘林介绍,首批“社会工作专业硕士”计划招生30人,招生程序和公办高校基本一致。主要面向北京市已在社会工作部门,特别是社区工作的人员。

据悉,民办高校研究生招生工作将于11月启动,首批研究生将于明年9月入学。

目前,我国公办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生培养单位多达797个,但是研究生教育也存在重学术、轻应用的现象。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民办高校的加入将有利于推动研究生培养的结构调整,“对于促进民办教育和公办教育的平等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民办学校研究生可能更多集中在专业硕士学位领域,因此可能会更强调培养应用型的人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教授洪成文认为,民办高校的加入将在研究生教育宏观管理方面引发一系列的“蝴蝶效应”。“将来会有更多的民办高校加入到这个民办高校的资格申请当中,那么批还是不批,批多少,这可能是宏观管理的问题。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我们的研究生规模到底应该多大,这个规模到底由谁说了算,到底研究生教育用什么标准去衡量。这将对现有的研究生管理体制产生巨大的压力。”

 

 

民办高校招研开启高等教育的开放竞争新局面

一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制度设计并未给民办高校以足够的发展空间,其表现之一,便是公办高校、科研院对研究生招生资格的垄断。这里面,固然涉及到民办高校的专业设定、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但根本上,它还是几十年来公立大学垄断高等教育的某种必然结果。

而之于大学,在当前的话语环境下,硕士乃至博士学位授权点的有无及其数量的多寡,直接关系到大学的社会认可度,更关系到其竞争能力。因而,研究生招生资格的阙如,实际上让民办大学在教育竞争中处于天然不利地位,限制民办高校发展的同时,也限制了民间资本、教育经验对高等教育的拾遗补缺。基于此,研究生招生之门对民办高校由完全封闭到部分开启,是对垄断的一种打破,让人期待。

但是,若着眼于长远,它还只是前进了一小步。一是,它是在教育部“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的背景下实现的,这即是说,它是基于国家对特殊人才的需求,是政策的结果,而实现平等办学的结果;第二,获批高校仅有5所,不具普遍性,只能算试点,离完全开放相去甚远,更别谈高等教育的自由竞争。

虽说,前进一小步相对于原地踏步乃至开倒车而言,是可喜的进步,但之于中国高等教育的种种弊病而言,有理由要求走的更远。这是因为,在公立大学内部体系之内,虽然也存在着白热化竞争,但,官僚化气息浓重,学术精神的式微,教学方针僵化等等,都是公立大学所携带的阻碍教育发展的藩篱。这些问题,只有依赖充分的竞争所产生倒逼力量,才能得以解决,若指望行政力量推动,就不切实际。何况,开放竞争意味着赋予受教育者更多的选择机会,本身便是对其权利的尊重。

当然,有人会说,民办高校过于功利,多以市场规律而非教育规律治学,在更大程度上放开有风险。须知,这一现实的前提,正是民办高校之间、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间竞争不充分所致。在美国,哈佛、斯坦福、麻省理工、耶鲁等私立大学的繁荣,即是竞争的结果。此外,日本的早稻田大学、澳大利亚的邦德大学等闻名于世的私立大学,亦都是教育竞争的产物。相较而言,我国还只是在小范围内试点硕士招生资格,不能不说,距离成熟的教育还有很远。

奥地利学派米塞斯的一个核心观点是:应该开放市场、引入竞争,这是条通往自由与繁荣国度之路。虽说,米塞斯所讨论的是经济层面开放与竞争,但实际上,它同样适用于高等教育。这一点,不仅早已成为共识,而且为历史所证明。应该说,它也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努力方向。1977年,邓小平毅然决定恢复高考,并进行招生。现在,我们需要同样的勇气和魄力对僵化的中国教育体制开刀,在更大程度上实现高等教育的开放竞争。(熊志)

 

 

民办高校招研标明去垄断的教改方向

我国教育制度,从八股取材到应试教育,再到当前空有其名的素质教育,一直都离不开整齐划一的魅影。而教育取材,也大多形成固定模式,再加上钱权者从中作梗,使得当下的教育模式饱受质疑。而对其注入新鲜血汗、进行一定程度的革新,理应提升议程。如今民办高校招研,也算是一次尝试,能不能成为破冰之举,开启教育多元化,继而形成鲢鱼效应,成为此次教改最大的看点。

当前我们的教育制度,不说病入膏肓,但最起码,并不是一种很成熟的制度,因为我们的高端科技人才严重缺失已经是摆在眼前的事实,而在世界科技前沿微乎其微的作用,也昭显我们对创新意识培养的缺失,这些,不能说全是教育之过,但其却应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究其原因,可谓教育资源的完全垄断所致。因为没有竞争,再加上高校行政化,使得行政权力过分地干预学术权力,继而学术之风变得浮躁,而学术腐败与学术堕落,也逐渐显现出不断生长的趋势。

一面是高科技人才缺失,一面是学术腐败。这“一上一下”之间,必然让人寻求教改之道。对此,早有人明确表示,教育也不应垄断,我国的教育垄断模式在底子薄的社会,曾有其现实土壤,但如今,这已经不合时宜了,需要彻底革新,而放开民办高校,给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同样的资源、同样的权利,使其能形成良好的竞争,这是一种呼吁与诉求,却也是教改必然要面对的方向。

试看国外,不少知名大学皆是民营的,像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大学、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加州理工大学……而在我国,民营大学大多是二三流院校。何以至此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一个最重要的原因还是资源分配不均与教育本身的垄断局面。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多元化必然成为公众的期待。

而民办院校可以招研,其当前最大的意义是改变了死气沉沉的教育局面,注入了新鲜的血汗,但是,这能不能开启教育多元化时代,仍是一个问号。而首先最应理性纠偏的,便是倾斜教育资源。

其次则是破除垄断,放开兴办学校的权利,同时对公办与民营学校一视同仁。这并非痴人说梦,而是有现实参照的,譬如在瑞典,任何人父母、老师甚至公司——都可以申请办学校。从原则上说,只要其具备达到国家目标的财政实力即可。

任何革新都会给人带来希望,民办高校首次可以招研,这背后凝聚了公众太多的期待,我们更希望,这能成为开启教育多元化的一个契机,最终让我们的教育制度更加健全与完善。(文/龙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