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关注】我校文学院教师冯远年新作《你是

2019-03-17

我校文学院教师冯远年创作的20余万字长篇爱情悬疑小说《你是我的玫瑰花》近日推出后引得广泛关注。这是冯远年老师继电影《辣嫂》后推出的又一力作。作品通过冯尧与成茹、高晴,刘睿与成茹之间盘根错节、扑朔迷离的爱情纠葛,揭示了一种比较普遍的时代情绪和社会心理指向,所表现出来的文学才华、创新力与想象力吸引了众多目光,作品浓缩稿在网上点击率居高不下,深受网友欢迎与好评。

新作也获得了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文学评论家赵小琪,河北师大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文学评论家崔志远等多位文学评论家的高度评价,认为“《你是我的玫瑰花》情节结构曲折动人、主题有很强的现实感,无论在选材上还是主题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创新性意义,对传统爱情、道德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都显现了极强的当代意识和历史深度。”

 

附:

1、河北师大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文学评论家崔志远读《你是我的玫瑰花》

2、《非规则性爱情的规则性》——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文学评论家赵小琪读冯远年先生的《你是我的玫瑰花》有感

3、《不带刺的玫瑰花》——北师大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文学评论家崔志远读《你是我的玫瑰花》

4、《略谈<你是我的玫瑰花的颠覆性>》——湖北理工学院文学院教授、副院长、著名文学评论家周水涛评《你是我的玫瑰花》

 

河北师大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文学评论家崔志远读《你是我的玫瑰花》

冯远年先生:

       您好。《你是我的玫瑰花》读过,深为您的文学才华和想象力感染,不胜钦敬之至。我感到:(1)主题有很强的现实感,涉及现代青年的婚恋问题,老少恋又是现实中一种特殊而又不少见的现象,正体现着现代青年的现实心态。其中又渗入传统恋爱观的内涵,形成一种传统与现代的交融,增加了作品的文化内涵。爱情又是文学充满诱惑力的永恒主题。这一切,是作品成功的基本保证。(2)情节结构曲折动人。爱情的曲折常常是三角恋,本书设计了前后两个三角,两个三角套在一起,更增加了故事的曲折性,使故事起伏跌宕,悬疑迭出,愈发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3)有很强的影视意识。虽然仅是故事梗概,但情节充满曲折性,场景具有明显的镜头感,故事的背景既有国内,又有国外;学校、家庭、医院、野郊等等不断变换,增加画面的新鲜感。如果写成几十万字的小说,这种影视感会更强。

       我感到应注意的问题是:(1)人物性格的生动性、独特性和深刻性。长篇小说的主要任务还是写人。您非常注意情节的曲折悬疑,但由于仅是梗概,还没有使我产生对人物形象的深刻感受。我想,生动性即人物的鲜活性,两个主人公尤其是女主人公有了这样的基础,应进一步强化;独特性即对生活的独特发现,不应让人感到同其他作品的人物雷同;深刻性即人物丰厚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其一,爱情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应与更为深刻的社会历史文化内涵连在一起;其二,总感到人物善恶分明,是非清晰,其实水至清则无鱼,可否写出生活的混沌性,使人物更加圆形化。(2)情节过巧便有的痕迹,文学要,但又不能太,这方面是否应注意。与此相关,结局应是悲剧还是喜剧应认真定夺。从大众阅读的角度,人们更喜欢大团圆;但悲剧更有震撼力。必须将您的人物置于复杂的矛盾纠葛之中,让他做无法选择的选择,无法处置的处置,无情地拷问他的灵魂,才能给人以震撼,才能表现人物性格的深刻性。这是我多年的想法与感受。这应是对真正的文学作品的要求。

       以上所见,不知对否,冯先生明鉴。

  秋祺

                                                    崔志远

                                                        2012820

 

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文学评论家赵小琪评《你是我的玫瑰花》

          非规则性爱情的规则性 

                ——读冯远年先生的《你是我的玫瑰花》有感

高校中男教授与女学生的关系是一个极为敏感而又热门的母题,近年来,尽管已经有作家对这个话题进行探寻,然而,作家们关注的重心大都是这种关系中的生物性与物质性的一面,而冯远年先生却另辟蹊径,极力挖掘的则是这种关系中蕴含的精神性的一面。就此而论,该书无论在选材上还是主题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创新性意义。整部小说以冯尧与成茹、高晴,刘睿与成茹之间盘根错节、扑朔迷离的爱情纠葛为基本骨架,在这一骨架之下,冯远年先生从师生关系、血缘关系、夫妻关系、情人关系、同学关系等不同层面揭示了传统与现代、精神与物质的矛盾与冲突,从社会的各个方位揭示了一种比较普遍的时代情绪和社会心理指向,揭示了不同人物与时代精神的交融和背离,令人信服地展现了物欲横流社会中传统爱情、道德的独特风貌和品格,从而使该书对传统爱情、道德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都显现了极强的当代意识和历史深度。该书的当代意识除了源于这种深厚的历史感外,还源于他小说中表现出的一种生命意识。作者并没有停留在对冯尧与成茹生命意识的静态性的展示上,而是在时代变迁的背景上,不断地深入到他们的灵魂深处,展示了他们在孤独与苦难中的自我发展和自我更新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说,冯尧与成茹之所以能够避免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结局,最后在把握外在世界的同时,也成为了自己命运的主人,就在于他们对生命的理解中已经融合了中国古代与西方的生命美学中的智慧。

这部小说之所以能够激发我们强烈的阅读兴趣,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这部小说小说中的情节,就像华山上的那些回环曲折的路,虽然险峻坎坷,却总诱使着你不断向前面的高峰攀登。这种回环曲折的情节,我们将它称之为“回环式”情节。这种“回环式”情节的大量出现使这部小说兼具紧张性、变幻性和复杂性。小说的情节紧张性得力于“悬念”的精心设置。喜欢成茹的刘睿在知道冯尧答应做成茹的男朋友后会采取什么行动?钱雯、钱玥等三人潜伏在成茹与冯尧将要会面的宾馆周围准备陷害冯尧的行动会成功吗?一个个悬念造成了小说情节的一种紧张态势,它使小说情节迅速推进,使矛盾冲突趋向尖锐化,引导着读者进入一个波诡云谲、扣人心弦的艺术世界。情节的变幻性一般源出于紧张的场面相互衔接时的一种“陡转”。成茹在即将回国与冯尧团聚之前突遭刘睿软禁与逼婚,成茹在答应与刘睿结婚之后突然跳楼自杀,成茹跳楼自杀之后与冯尧结婚,这些人物命运大起大落的一波三折的情节,在波浪式的推进中,多侧面地展示了不同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成茹的机敏和大胆,刘睿的卑鄙和阴险,高晴的善良和宽厚,都在连续翻转的情节中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出来。

当然,倘若小说在生活面的展示上更为广阔,在理念的表现上更为自然,在情节的设计上更为注重合理性,那么,这部小说会达到更高的境界。

(作者简介:赵小琪,男,博士学位,现任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新文学学会副秘书长,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文学评论家

许祖华评《你是我的玫瑰花》

不带刺的玫瑰花

许祖华(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作为文学永恒主题的爱情,在古今中外文学中曾经被演绎出丰富多彩的内容,也为人们从不同方面感受爱情、认识爱情提供了多样的参考。冯远年先生的近作《你是我的玫瑰花》这部长篇小说也以自己的方式,演绎了一个“隔代恋”的曲折故事,并以神采飞扬的关于情爱的议论,特意点染的关于爱情的文化属性,在凸显小说价值取向的同时,表达了作者关于爱情的颇有新意和深意的见解。

实事求是地讲,小说演绎的爱情故事虽然没有超出既往文学“有情人历经磨难终成眷属”的模式,流畅本色的语言构建的一个个悬念以及“隔代恋”题材包裹的关乎情感、伦理的问题,我们在中外其他一些优秀的小说作品中也能寻索到蛛丝马迹,但,作者敏锐捕捉的当下中国青年女性的人生态度,生动再现的这些青年女性充满个性的叛逆行为,却使这部长篇小说具有了显然的当下意义。也许,有人认为这是小说的前卫性之所在,这是不错的,但,前卫性的内容不一定有价值,处理不当则很容易沦为猎奇甚而堕入“油滑”之境解构小说的时代意义。《你是我的玫瑰花》选取的是错综复杂的“隔代恋”的题材,但这种“隔代恋”得以建立的基础既不是物质条件的诱惑,也不是一般意义的好奇心使然,而是两情相悦的情感契合;故事虽然曲折跌宕,波云诡谲,但价值立场却沉稳坚定,作者以“反物质”的视角揭示了在物欲横流的当下,纯真情爱的可贵,书写了爱的神奇魅力与结果;作品的现代性的背景非常鲜明,而同样鲜明的是对爱情在社会发展中地位的清醒认识。也许,作者所表达的这一切我们不一定认同,甚至会提出种种的质疑,但,面对社会的发展,面对时代所形成的现象与所提出的问题,这部小说所提供的内容则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地思考人生、爱情等一系列不能不思考的问题。

文学作为时代良知的凝聚物,她离不开时代的滋养,关注时代的种种现象与问题是其天职,也是直接显示自身价值之所在,同时,文学作为生命欲求的艺术表达,她总要超越现实的种种羁绊,表达某种理想,昭示我们到哪里去。《你是我的玫瑰花》不仅深切地关注了现实,更执着地表达了理想,这个理想的内容就是坚守爱之信条——两情相悦,其形态则如一束“不带刺的玫瑰花”。

恩格斯有一句名言,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婚姻。的确,随着人类的进步,爱情作为婚姻的基础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可、所接受。但,爱情的基础又是什么呢?答案是各种各样的,《你是我的玫瑰花》的答案则十分清楚——两情相悦,作者以一个“隔代恋”的故事,表达了关于爱情的这样一种逻辑与判断:只要两情相悦,则年龄不是问题,辈分也不是问题,甚至物质条件也不是问题,两情相悦,可以超越一切世俗的羁绊而放射出五彩斑斓的爱情火焰,照亮人生的道路,涂抹欢悦的色彩,反之,没有两情相悦,纵有金山银山,也只能压灭爱情的火焰,释放出让人泪流满面的黑烟。小说分别用作为父辈的男主人公与作为子辈的女主人公的恋爱和作为“富二代”的男青年对女主人公的“苦心”追求两条线索和两个主要情节表达了这样的逻辑与判断。这样的逻辑与判断能够形成,固然得益于小说较为成功的艺术技巧,但更得益于作者从始至终所把持的理想。这种理想,遮蔽了现实生活中爱情发展的多种可能性,执着地让男女主人公的爱穿山越岭地奔向“终成眷属”的结局;这种理想,有如剔除了刺的一束玫瑰花,欣赏起来除了能嗅到玫瑰花的芬芳外,完全可以忘却玫瑰花与生俱来的刺。尽管小说也生动、具体地描绘了男女主人公坎坷的爱之历程,但其作用主要是要表达“不经寒风刺骨寒,哪里梅花扑鼻香”的自然与人生的规律,作者无意,也似乎不愿意写玫瑰花本身的“刺”。这可以说是这部小说一个最突出的特点,这一特点固然有可以商榷的地方,但,身处当下物欲横流的语境,表达“出污泥而不染”的纯真爱情及其理想,恪守一份温情演绎一曲浪漫,保有一抹理想,又何尚不是可贵的个性与风格呢?

 

湖北理工学院文学院教授、副院长、著名文学评论家

周水涛评《你是我的玫瑰花》

略谈《你是我的玫瑰花》的颠覆性
   
《你是我的玫瑰花》是冯远年先生继《辣嫂》之后的又一力作。

该小说通过盘根错节、扑朔迷离的悬疑情节,演绎了父辈冯尧与子辈成茹、高晴的爱情故事。对于成茹而言,大学教授冯尧有三重身份:姨父、养父、教师,但成茹不仅爱上了冯尧,而且有情人终成眷属,演绎了一段婚恋奇缘。该作情节曲折,主题鲜明,文笔流畅,可读性极强,但最大的特点是颠覆性。作品的颠覆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颠覆传统的道德

        成茹在17岁那年突然向先前的姨父、现在的养父表白爱情,作品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我跟你又没血缘关系,何谈伦理道德?你不同意我就走!

你要知道,我是你姨伯,你亲姨妈是我老婆。

我不管那些,我只知道我喜欢你。

这可是一个伦理道德问题呀!

 面对成茹的表白,冯尧教授自然是十分惊讶,但很传统的冯教授很快就迈过了这道坎。尽管随后经历了满成风雨的舆论谴责、离婚、被单位开除等坎坷,但冯尧教授还是半推半就地开始了与侄女的恋爱,直至最后单膝跪地高呼成茹,我爱你,与侄女一道走进婚姻的殿堂。记者在二人结婚之前冯教授为何敢闯这个禁区,冯教授坦言:当代女孩子太开放了!太大胆了!我抵御不住她们青春的攻势,漂亮、可爱的诱惑……她们像一团火,男人一靠近就会被融化。

 毋庸赘言,冯尧与成茹的结合衍伸出一个无法回避的伦理问题,这个问题触及我们的道德底线,甚至使我们感到尴尬。很明显,冯远年教授通过小说描写向传统的婚念观发出了挑战,颠覆了传统道德。不过,冯远年教授将作品中的伯侄恋父女恋提升到文化建构层面。冯远年教授通过记者的口表达了自己对婚恋奇缘的看法: “这就是改革开放以后中西爱情文化交融所形成的中国当代爱情文化与中国传统爱情文化碰撞所产生的爱情火花,二人的结合包含着 对中国传统的爱情文化的冷静反思。

二、颠覆现行的婚恋秩序

作为父辈的冯尧先与子辈成茹恋爱,随之先后与子辈高晴、成茹结婚,这种跨代恋爱意味着对当下恋爱生态的冲击或颠覆。对于子辈成茹而言,冯尧身兼姨父、养父、老师等三重身份,因而无论从哪一重身份看,冯尧与成茹的恋爱都意味着对当下恋爱生态平衡的颠覆。老师从角度看,冯尧与成茹的跨代恋爱的乱伦意味最淡,但此时涉及到一系列问题:初中生在生理萌动期对教师的性憧憬和高中生在青春期对教师的性幻想,是不是爱情?我们是否同意这种性憧憬或性幻想发展成为爱情?如果我们肯定这种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当然,最严重的问题是:如果“跨代恋爱”成立且盛行的话的话,那么,姨母、养母、师娘何去何从,何处安身?如果姨母们、养母们、师娘们继续寻找她们的“另外一半”,我们的恋爱生态将翻天覆地到什么程度?显然,冯远年教授的思想观念有着出乎我们意料的前卫性。

在未婚的同代人中,对于任何青年个体而言,理论上适合与自己结婚的其他个体就是自己的婚姻资源,因而从婚姻生态平衡的角度看,资源是有限的:任何社会个体的结婚对象应该在自己的同代人中,任何社会个体应该只利用同代婚姻资源。然而,隔代婚在每个时代存在,权力与金钱是隔代婚形成的主要推手;人类目前还无法消除隔代婚,但隔代婚不能超过一定比例,否则就会给婚姻生态带来灾难。然而,《你是我的玫瑰花》完全肯定了隔代婚。冯尧与原配妻子钱玥离婚后,先后与子辈成茹、高晴结婚,冯远年先生赋予“伯侄婚”崇高的现实意义: 两代人的结合建构了“中西爱情文化交融所形成的中国当代爱情文化”“弘扬了,中国传统爱情文化的长久、稳定、美好和无穷的魅力”,因而不能忽视这种结合“对社会安定团结、‘四化’建设所起的积极作用” ——在学者梁蓓发表。“雷人”的“隔代结婚论”之后,有网友这样评论“雷婆”的“雷人语录“难道要让 : 20 岁的女孩都去做小三或者拆散别人家庭吗?而等到女孩到四五十岁时,她的先生岂不是要六七十岁的老头了?80后的女孩到底是要找老公呢还是找老爸呢?而对眼下只有20岁的男孩来说,他们 20 岁到 40 岁的漫长的岁月中,都不给他们结婚的权利,岂不是非常不人道?会不会引发新的社会矛盾。在一个文化多元的社会中,每个人都有发表自己看法的权力,冯远年先生只是用文学的形 式表达了自己个性化的婚姻观,一种十分前卫的婚姻观。当然,笔者并不赞成这种婚姻观,因为人类婚姻从乱婚、血缘婚到今天的“个体婚”,其演变与进化花费了太多时间……

可以预料,《你是我的玫瑰花》的颠覆性会带来作品的争议性,而作品的争议性会使作品更能吸引读者的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