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团建设
Party building
【学子风采】2011-2012学年十大新闻人物风采榜(
2019-03-17
周力:大四男生倒贴钱做义工
出生时,因他人的无偿献血得以重生,高中毕业后毅然加入志愿者的行列,甚至倒贴钱做义工。因脑积水瘫痪7年的“大头娃娃”让他在众多志愿者中脱颖而出,他还关注过烧伤弃婴武德生……
昨日,来自汉口学院音乐学院的大四男生周力,被学校推荐参评“青春在沃”2011湖北大学生年度人物。
周力的母亲生他时大出血,他人的无偿献血才让这对母子平安。在母亲说起他来到这个世界的际遇后,他下定决心要当一名志愿者,帮助更多的人,回报社会。2008年周力高中毕业,就加入湖北省红十字会志愿者的行列。进入大学后加入了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前后参加了60多次志愿活动。
今年13岁的“大头娃娃”陶俊明,8月大时被检查出严重脑积水,三岁时已经无法站立。此后几年,他的脑袋长得如篮球般大,2007年因脑水肿压迫神经,导致双目失明。从2008年开始,周力每个周末,都会以志愿者的身份,去“大头娃娃”家里,给躺在床上的他上语文课,讲解诗词,做康复训练。因为小俊明双目失明,周力每次读诗词时要重复很多遍,和小俊明一起想象诗句的画面,然后互相交流。
3年间,周力的课余时间基本上都花在志愿者工作中。无论寒暑,哪里需要关爱,他就往哪“钻”。做志愿者,他没有一分钱的回报,很多时候还要倒贴钱。“这个工作虽累,但我感到很满足。”周力说。(此文原载
新闻追踪:周力除了继续关注“大头娃娃”,还帮助了耶鲁女孩jenna(中文名夏华斯)在武汉的寻亲之行。夏华斯20年前被人在硚口区宗关街街道办事处门前发现并送到武汉市儿童福利院,后被美国的一位小学教师收养。20年后的今天,已经考入耶鲁大学的夏华斯在先后5次寻亲无果的情况下,再次回到武汉,希望这次找到自己的亲人。周力负责夏华斯在武汉的这一个月寻亲道路的各种活动。
2012年5月,周力获得由团中央和全国学联主办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心的提名奖。
我校艺术设计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也在周力事迹的影响和带动下,参加了洪山坊的爱心学校义务帮助“大头娃娃”活动,上门为他辅导功课。身为荆楚爱心联盟网络部的部长,周力还通过发表微博,希望可以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获得更多的关注和救助。
已经毕业的周力为了这边的公益事业甚至放弃了家里安排好的工作,周力坦言:“我家里房子都给我买好了,但是我不想放弃在这边的公益事业,我自己一样可以闯出一片天地,留在本地工作就不会耽误我的志愿者工作。我留在这里的最大目的就是继续公益。”
管礼明:腼腆“法律哥”义帮穷人打官司
话语不多,腼腆内向是管礼明给人的第一印象。
辞辩雌雄,较真到底是老师同学给他的评价。
这个汉口学院法学院大四学生,从大二开始,为在校大学生、漂泊在外的打工仔、靠借钱营生的司机等免费提供法律援助。迄今为止,他跑法院、仲裁委员会不下20余次,免费提供了上百次的法律咨询,成功立案8起,其中6起维权成功,因此被同学们赞为“法律哥”。日前,学校推荐管礼明参评“青春在沃”2011湖北大学生年度人物。
首战无疾而终,成立法律援助中心
管礼明首场官司以失败告终。2009年11月,还在读大二的管礼明,以委托代理人的身份,第一次帮同学打官司。当时3名同学在外租房,原房东卖掉了房子,而新房主拒绝退还押金和租金,同学们找来学法律的管礼明帮忙。“花了一个多月调查,但最后却没能立案成功。”首次出师让管礼明沮丧,但也让他惊觉:在身边有很多人需要免费的法律援助。
当年12月,他联合本专业老师和同学,在校内成立了法律援助中心,专门义务为大学生和社会弱势群体服务。“帮别人维权,是对自己所学知识最好的应用和验证。”管礼明说:“找我们的都是穷人,他们的钱都是用来活命的,我们怎能收?”
跟医院“较劲”,助同学讨回赔偿金
去年4月,管礼明赢得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场官司,帮同班同学杨燕讨回了4574元的保险金。
2009年暑假,杨燕因病历上的一字之差导致难以向保险公司理赔。拖了大半年后,她无奈委托管礼明作为自己的代理人。管礼明“先礼后兵”,在得知医院不愿按保险公司要求为杨燕出具病历更改证明后,2010年4月,他帮杨燕向武昌区人民法院递交了起诉书,3天后医院书面承认:因疏忽,病历所书腰疼“数年”应为“数月”。而为了这个结果,管礼明光到医院取证就不下5次。
去年,管礼明接手一起劳动纠纷官司时,在开庭前的13天突击学习《劳动法》,最后维权成功。
记者昨悉,管礼明以403分(360分为及格线)的好成绩通过了今年的司法考试,离他的律师梦更近了。(此文原载2011年11月20日《楚天都市报》)
新闻追踪:如今,“法律哥”管礼明已经被湖北乾泰律师事务所相中,成为一名实习律师。三个月以来,他接触的案子有建筑工程纠纷,民间借贷纠纷,股权转让纠纷,股东大会决议撤销之诉,工伤案件等。一有时间,管礼明便向学弟学妹们传授经验,他表示做个优秀的律师要能吃苦。他基本上每天6点起床,很少在晚上12点之前休息,有时还要面临案源紧缺的压力。
管礼明称,在学校的经验只是熟悉了法律最基本的流程,如今走上社会,处理起案子的感觉和以往有很大不同,挑战性更增加了。“之前办案子太年轻,缺少经验与阅历,自己要学习的还有很多,但坚信一定会在律师行业走下去的。”
徐雯:三年前匿名助学的“紫衣”姐姐找到了
从2008年4月起至2009年6月,每个月,时任郧阳中学副校长董丰均的办公室门缝里,都会塞进来一个信封。信封里总会装100元钱,请董校长转交给需要帮助的贫困同学,信封上署名“紫衣”。
董校长为纯洁的“紫衣”所感动,决定帮“紫衣”完成心愿。董校长资助款,转给了来自武当山的贫困学子、正在读高一的张春。这笔钱解决了张春的部分学费及生活费,听说钱是同校的一位同学捐助的,张春十分惊讶。可是,直到他今年9月考上长江大学,他始终未能如愿。
2009年11月,《十堰晚报》推出“寻找紫衣”系列报道。该报记者循着“紫衣”信件中留下的“蛛丝马迹”,经过笔迹比对,并在老师和同学的打探下,得知“紫衣”考上了大学,但她婉拒了记者的采访,还一再恳求老师替她保密。
当年年底的“2009感动郧中十大人物”评选中,“紫衣”是惟一一个以代号当选的人物,奖状及奖杯由校长董丰均代领。
今年10月,董丰均校长也正式退休。几年来,老校长一直保留着属于“紫衣“的奖状和奖杯,并小心翼翼收藏着每一份报道”紫衣“的报纸,希望有机会当面交给“紫衣”。
11月,董校长辗转找到了当年报道“紫衣”的十堰晚报记者唐晓玮,并通过“紫衣”当年的班主任梁修曦,这才知道“紫衣”原名徐雯,现就读于汉口学院,已是该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一名大三女生。通过114查询,董校长得知了汉口学院管理学院办公室的电话,并与“紫衣”的辅导员许艳丽取得了联系,许艳丽非常感动并答应全力配合董校长。
得知董校长要来汉口学院见“紫衣”的事情,张春特意要求与校长一起过来,希望当面好好感谢这个一直以来资助自己的神秘人。
昨日,在“紫衣”辅导员许艳丽的安排下,董校长和张春终于见到了“紫衣”徐雯。
对董校长和张春的到来,徐雯感到十分惊讶:“高三那年我觉得自己的成绩不好,没有自信会考入大学,当时就想,既然自己考不上就不如资助别人,让成绩好的贫困生代替自己完成大学梦想。”
终于见到了“紫衣”,张春显得很腼腆:"紫衣’帮我完成了大学梦,她对我的资助不单单是物质上的,更是精神上的。” 张春说,他正尽力去帮助着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把“紫衣”的精神传承下去。(此文原载2011年12月2日《长江商报》《湖北日报》《武汉晚报》《十堰晚报》)
新闻追踪:在“紫衣”精神的感召下,2010年3月郧阳中学袁涔曦、张雅琪等同学发起成立“细流爱心社”,倡议同学们每周捐款一元钱,用于资助贫困的同学,现在社团规模越来越大,到2012年2月4日,已募集善款5万余元,资助贫困同学百余人次,成为学校乃至社会都颇具影响力的爱心社团。
在郧阳中学,“紫衣”早已深入人心,它不仅仅是一个代号,更是一种爱心的播撒与传承。四年来所出现的“紫衣”并不是一个人,但这些“紫衣”都有着一样的特点,他们不愿意透露自己的个人信息,默默地献出自己的光和热,让爱心延续,将“紫衣”精神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