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团建设
Party building
【院系风采】传媒学院:多举措推动学风建设&
2019-03-17
自建院以来,传媒学院学风建设常抓不懈,成效初显,2017届毕业率、学位授予率取得新的突破。学院2017届毕业生共有375人,毕业人数362人,毕业率达到了96.53%;其中获得学士学位的有353人,学位授予率94.13%。无论学位授予率还是毕业率均远远超出去年。在三个艺术类学院中,排名第一,全校排名也位于前列。
传媒学院高度重视学风建设,将加强学风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学院的重点工作,稳抓学风,并结合专业发展和学科特点,广泛调动教学资源对学生的学习、考研、就业给予全面辅导。截至5月份,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学子进入行业内优秀媒体、企业就业,部分优秀学子通过自主创业取得优异的成绩。学院年轻而富有活力,社会美誉度不断提升,近两年艺考招生火爆,招录了一大批高分考生,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和各种社会专业实践活动,频频获奖,在校内外、省内外的美誉度和影响力迅速扩大。
以“双师”、“名师”为引领,优化教学内容,创设特色课程
学院拥有一批年轻有为、中外名校毕业、在国际国内大赛获奖的青年骨干教师,还有一批在中央省市媒体工作多年的资深媒体人担任双师型教师,并聘请了央视著名主持人敬一丹、央视新闻主播靳强为学生们教授专业课。院长王鹤曾任美国新亚电视台台长、华人主流媒体澳亚卫视主播。2016年王鹤院长以高票获最佳人气奖一等奖,获得由中国播音主持网颁发的“中国十大播音主持名师”荣誉称号。正是这样耀眼的行业地位和突出的专业成就,使得我校的传媒学院相关专业在考生中拥有较大的知名度和号召力。
传媒学院在教学上将电视台采编播等一整套严格的要求、应用程序、实战技巧都搬到了课堂,采取了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深受学生欢迎。王鹤老师的课堂,教学方式灵活,课堂氛围活泼,学生反映良好,多次评教都获得了满分,创造了学院学生评教的奇迹。特聘教授、央视主播靳强的“小班教学法”,通过一对一的方式,选拨资质优良的学生,倾力打造精英团队,从实战的层面切实提高了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技能。
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传媒学院还先后邀请十多名国内外知名媒体人来校与学生开展各种教学和学术研讨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专业学习的热情。
着力搭建平台,树立典型,营造“学、帮、超” 的良好氛围
“八百标兵奔北坡,炮兵并排北边跑......”每天早上六七点,电影场、梅花林,总会传来清脆而标准的声音,唤醒了晨曦中的校园。他们就是传媒学院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学生们。传媒学院根据播音学生的专业需要设立特色早自习,训练学生播音发声最基础的项目——普通话发音基本功。此项目的开展,对播音班同学的气息、语音面貌等方面有较大帮助。通过每天坚持不断地认真练习,每个同学的专业学习状态都有所提升。使学生逐渐增强自主学习意识,学习变被动为主动,营造了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
学院积极发挥辅导员、专业教师和学生组织在学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把抓到课率的工作列为文明班集体创建工作和班级评比的首要条。建立辅导员听课制度、专业教师查课制度,通过班干部的管理、辅导员班主任的双重检查、学院领导的监督,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此外,学院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和各种社会专业实践活动,频频获奖。2016年12月,湖北省内知名度和含金量最高的校园主持人选拔大赛——第十届湖北省校园金话筒大赛在武汉会议中心落幕。传媒学院播音与主持专业2014级学生杨天疆以扎实的专业功底、出色的临场表现得到了现场评委的交口称赞,在全省一万余名参赛学子中脱颖而出,捧得“校园金话筒金奖”。
2014级播音主持专业三班学生邓牧歌同学在2017年度中央电视台“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湖北省决赛中荣获湖北省大学成人组二等奖;2013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李陨东团队的作品《Dohoo》荣获”湖北省青年微电影创作大赛成品组银奖及两万元奖金; 2014级广播电视编导三班李达明在“创青春”湖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创业实践挑战赛中荣获铜奖;2014级广播电视编导一班张仁宇荣获第九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三等奖;2012级传媒学院播音主持专业胡雅馨收到了来自香港教育学院、香港教育大学、谢菲尔德大学、莱斯特大学、埃克塞特大学五所世界知名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这些身边“学霸学神”,营造了整个学院“学、帮、超” 的良好氛围,为学院的学风建设起到了“正向牵引”作用;一张张亮闪闪的获奖证书,也助力传媒学院这个年轻的学院在行业内以极短的时间迅速打出了知名度和名誉度。
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尊重个性发展,实施分类培养
传媒学院积极致力于实践教学改革,以培养应用型、适用型传媒人才为目标,大力加强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和优化。针对现有的播音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网络与新媒体三个专业,在培养学生传媒行业核心技能和建立扎实的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根据不同专业,进行侧重点不同的教学设计和实践培养。
2016年,学院积极筹措经费,购置多台专业摄像设备,改造演播厅灯光设备,改善教学实践条件。为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学校建立了与行(企)业联合培养机制,构建产学研合作育人平台。建立了中美合作《心理学在人物访谈中的应用》教学实践基地,与湖北卫视,武汉电视台,湖北日报新媒体集团,江夏电视台,蔡甸电视台等建立了学生实习实践基地,与文法学院合作,成立新媒体导师学生团队,策划制作新媒体产品。
如何让学生“乐学、勤学、会学”,一直是传媒学院探索和思考的问题。绕学院专业特色,学院力图打造一批学生实践活动品牌项目,以实践活动的形式锻炼学生实践能力、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发汉院之声,做传媒兴邦”,每年5、6月举办的“汉院之声”大型文艺汇演,是汉口学院最高水平的专业演出,也是校园的一大盛事。晚会多次得到主流媒体的重点报道,极大的增强了汉口学院的知名度。“汉院之声’汇报演出是传媒学院学生活动中最靓丽的名片,也正在逐渐成为汉口学院的品牌活动。今年举行的“汉院之声”晚会以“中文”为主题,展现了师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中文的魅力。整个晚会由十二个节目组成,除了传统的朗诵,、相声、小品等形式,还以走红网络的“喊麦”等方式,点燃全场年轻学子的热情。形式各样的精彩节目,展现了传媒学子扎实的专业基础,体现了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果。传媒学院王鹤院长在接受武汉电视台采访时表示:“传媒学院注重人际交流与语言表达,通过语言类的晚会,能够将学生们学习到的知识技能转换到实践的能力上,培养一种良好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展开深层次的文化思考,培育年轻人读书,思考的习惯。”
从2016年起,传媒学院联合武汉市少儿图书馆、武汉市新闻综合广播长期开展进行“小种子阅读推广” 活动。在传媒学院院长王鹤、发起人韩艳蓉老师的带领下,大学生志愿者们走进小学课堂,与学生们进行绘本阅读分享、班级共读等互动。从江夏实验小学到水果湖小学,再吴家山小学,生动有趣的授课方式,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传媒学院的朗诵阅读志愿者在全市的小学生中火了起来。活动的开展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通过亲身经历与体验,以及专业知识的良好结合,不仅丰富了传媒学学子的实践经验,也强化了学生服务社会意识与能力培养。传媒学院王鹤院长表示,活动会固定下来,覆盖武汉全市,这是有意义的活动,也是传媒学院的第二课堂。
品牌活动的推行,使得学院在探索新的学风建设机制上有了新的突破,一批优秀的学子在品牌建设中脱颖而出,找到了展示自我的舞台。